特斯拉价格战难收场,小米3分《钟20万订单引爆国产新能源车市场》新格局

文|刀法研究所星志

曾几何时,特斯拉的价格调整是行业焦点,如今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仅停留1小时9分钟。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,马云的预言犹在耳畔:"发动战争容易,结束战争却异常艰难。"这条铁律不仅适用于军事冲突,同样适用于贸易战和汽车行业的价格战。特斯拉试图抽身而退,市场却不愿就此收手。

6月26日,小米YU7以低于特斯拉ModelY一万元的价格上市,3分钟斩获20万订单,创下行业纪录。面对国产厂商的崛起,特斯拉的技术代差优势逐渐消失,产品迭代速度难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,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权正逐步旁落。这场由特斯拉开启的价格战,如今已超出其掌控范围。

技术创新乏力,价格战成必然选择

回溯2023年特斯拉首次降价时,分析师普遍认为新势力车企尚不具备价格战条件。然而市场演变超出预期,价格战终成行业常态。正如雷军所言:"价格战是产业规范化的必经之路。"特斯拉之所以能率先发起价格战,源于其独特优势:领先的三电技术、一体压铸工艺应用、30%的汽车业务毛利率,以及上海工厂的百万级产能。加之马斯克个人品牌加持,特斯拉曾牢牢掌握定价权。

但"中国速度"正在改写格局。华为车BU和小米汽车在短短五年内跻身行业前列,蔚小理等品牌在技术体验上已能与特斯拉分庭抗礼。当行业缺乏颠覆性创新时,价格战便成为无奈之选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在商业模式创新停滞的背景下,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层出不穷,监管压力随之而来。

差异化需求催生市场新机遇

从消费端看,价格战折射出总需求不足的现状。但小米YU7上市引发的抢购热潮,尊界S800、蔚来ET9等产品的热销,都证明差异化需求远未得到满足。当下的价格战已从单纯的份额争夺,升级为精准人群的"抢人大战"。

市场细分趋势日益明显:理想开创的"奶爸车"赛道涌现众多追随者;微型车市场跑出吉利星愿等黑马;面向年轻群体的产品设计成为标配。零跑凭借下沉市场策略登顶新势力销冠,小米则抓住都市小家庭需求创造销量奇迹。正如小鹏产品负责人所言,当代消费者不仅要"无短板"的产品,更要"长板突出"的车型。

新阶段的价格战逻辑

当下的汽车市场已告别单一评价标准,不同群体各有所爱:工厂老板钟情问界M9,都市宝妈青睐小米SU7,奶爸群体推崇理想,电动车极简主义者则独爱特斯拉。这种分化印证了"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"的社会主要矛盾。

领先车企已开始调整策略:从工程师思维转向用户思维,建立从产品定义到用户触达的完整链路。上海车展上,面向特定场景的设计层出不穷,如前备箱空间优化、旋转座椅等创新。优秀的产品定义配合精准定价,正成为制胜关键。

分析师观察

随着小米打响价格战新阶段的第一枪,三四季度将迎来更多特色新品。这些产品如何洞察细分需求?行业格局将如何演变?《刀法细品|汽车篇》将持续追踪。

参考资料:凤凰网《9分钟大定破万,何小鹏:有信心G7超出预期销量》

日剧杀戮游戏

中国的国情所致。以前中国是可以引进单机的。但是2001出台了禁单。所以单机没法进入中国。中国也开始出现各种破解,国产单机厂商被迫进网络游戏道路、因为人们根本没有买正的观念。

    附件: